翻页   夜间
精美文学 > 圣人之仁 > 第三十章 怀恨在心
 
  酌酒与君君自宽,人情翻覆似波澜。
白首相知犹按剑,朱门先达笑弹冠。
草色全经细雨湿,花枝欲动春风寒。
世事浮云何足问,不如高卧且加餐。
这一夜过得实在是太漫长了。
仅仅几个时辰,大汉帝国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局面。此时一堆问题摆在王政君和众公卿面前亟待解决:日出之后的祫祭大典要不要正常举行?如果正常举行,那么皇帝陛下的死讯何时宣布,何时举行国丧。祫祭大典上由谁代替皇帝祭天告地?倘若不举行,那该如何面对几日前已经齐聚长安的各国使团及北方游牧势力代表?
一夜的时间终于讨论出了解决方案,祫祭大典继续举行,由宰衡王莽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。大典之后,宣布平帝驾崩之事,全国举丧,立新君即位,大赦天下。
俗话说,人不要脸,天下无敌,这句话对于已经54岁的王莽来说更是如此。所有人都听到了皇帝临终前的控诉,并指派了王莽、孔光、刘歆、匡咸为辅政大臣,然而在商议新君人选的时候,却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,一派是王莽和刘歆,主张立楚孝王刘嚣的曾孙,年仅两岁的婴儿为皇太子,一派是匡咸,主张立中山王刘成都为皇帝,剩了个孔光夹在中间左右为难。
匡咸见孔光举棋不定,不由得有些焦急,忍不住大声催促道:“大司徒何故如此迁延?当初孝哀皇帝驾崩之时,是你主张立中山王为帝,并以《尚书》之言警示众人,言商王无子,兄终弟相继。如何今日却如此举棋不定?且楚孝王曾孙年仅两岁,宰衡心中所想,君岂不知!”
王舜上前一步:“匡太常,不要以为陛下临终委你为辅政大臣便可恣意妄为,你可不要忘了,在这个殿内,随便拎出一个人来,都比你官阶要高得多。再者,昔日孝成皇帝曾有言:中山王即位,他将以何身份配飨太庙!如今先帝尸骨未寒,你便如此兴风作浪,所欲何为!况且大司徒乃三朝老臣,德高望重,所选所推皆为国着想,哪里由得你在此以下犯上,大放厥词!”
孔光的老脸一下子僵住了。王舜说的没错。当年汉成帝健在时,也没有子嗣。有一次跟几个大臣商议立太子之事,时任御史大夫的孔光就提议立中山王刘兴为皇太子,结果惹得汉成帝一脸不高兴,后来成帝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,刘欣即位后还特意因这事冷落了自己不少时日,如今王舜旧事重提,这结果不是明摆着了?
想到这里,孔光也不得不说道:“启禀太皇太后,老臣以为,太保之言有理。昔者,孝成皇帝曾言明此事,如今往事重现,老臣愿意附议宰衡的提议,以楚孝王曾孙为太子,请太皇太后圣裁。”
“你!老司徒啊,你对得起先帝对你们孔家的龙眷之恩吗?你对得起世袭的褒成君称号吗?你对得起烈君对你的栽培吗?”匡咸被孔光气得说不出话来,此时的他,真想跑过去把孔光按在地上暴打一顿,真是个软弱的老东西!
孔光闻言,赧然不语。
王莽见场面有些僵,出来打圆场道:“匡太常,孔司徒乃是三朝元老,所谋之事必定为国为民,太常可不要妄加揣测。再者,不立中山王确系孝成皇帝金口玉言,只是当时太常还在匡丞相庇佑之下,不知此事,也不为过也。”
杜吴站在后面听着这几位帝国的实际掌权者言语交锋,感觉到一阵阵寒意袭来。这个朝廷,既看等级,还看资历,像自己这种无水之萍无根之木,根本不可能讨得一丝便宜。匡咸想必也明白这个道理,没有拉杜吴出来站队,况且即便拉了杜吴出来,他的话也起不了什么作用。
好在日出之前,终于敲定了所有的流程。
由宰衡、安汉公、大司马王莽代替皇帝祭告天地,其余文武官员按照之前的演练参加大典,匡咸作为主祭人主持整场祭祀大典,王莽宣读祭文,孔光宣布封侯事宜。整场大典将会把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,以防突发事件。
汉平帝元始五年(公元6年)九月初八,在来到大汉的第六年,21世纪的新青年杜吴,终于第一次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祫祭大典。
巳时一到,鼓乐齐鸣。众王侯公卿在青铜编钟的悠长乐声中缓步前行,待抵达明堂时,外围已经站满了观礼的各国宾客和游牧势力代表。大批儒生挤在最外围,个个翘首以盼,等待着这一神圣时刻的来临。要知道,在明堂举办祫祭大典,这可是先周天子才有的殊荣,如今几百年过去了,终于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这一盛举,儒生们简直要发疯了。
此时,鼓声钟声戛然而止,众人迅速安静下来。太常匡咸站了出来,站在玉阶之上,大声道:“祫祭大典,始!”
众公卿在王莽和孔光、王舜的带领下,分左右依次进入明堂。王莽先替平帝祭了天地,众人依次跟着跪下。杜吴神色有些黯然。本来站在前面祭告天地的应该是那个14岁的少年,然而他却在几个时辰前撒手人寰了。虽说以兔子导毒并不是他,但是他还是心痛不已。那么好学的少年天子,一个有可能会中兴大汉的有为皇帝,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黎明到来之前的暗夜里。其实杜吴明白,即便平帝亲政,也未必真的能斗得过王莽等人,但是他胜在年轻啊,才十四岁,搁21世纪还没初中毕业呢,他有大把的光阴跟朝堂上的老狐狸们斗智斗勇。只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然无用了。
忽然,杜吴的冷汗冒了出来。杜一派伙计送兔子的时候明明说是买了给自己大补用的,如果不是紫苏看它们可爱,拦着不让动,以琵琶对自己的关心,肯定会做成更美味的食物给自己吃,那到时候……
想到这里,杜吴的腿肚子开始转起来,他抽筋了。
大典之后,一定要派人好好打探一下卖兔商人的底细,这个人就像一条毒蛇,死死地盯着自己,不知道下一刻从哪里冒出来,突然咬一口后再度消失。
此时叩拜已经结束,王莽的祭文已经念诵完毕。不得不说王莽是一个超级演员,一篇祭稿念下来,抑扬顿挫,情感饱满,表情到位,念道最后居然哽咽起来,直听得外面的儒生们掩面而泣。
此时公卿们再度来到玉阶前,只见一队舞人快速跑到玉阶前,杜吴拿眼睛数了一下,八排八列共六十四人,左手执龠,右手执翟。竹龠形状像个笛子,而木翟上则插着三根羽毛。六十四人整整齐齐地跨步向前,龠指东方,翟冲云霄,起承转合间左横右跨,一直到了明堂门口,才依次列班两旁,开始做起各种祭祀动作。
杜吴有些看不明白,悄悄地问身边的祭酒,此为何舞。祭酒诧异地看了他一眼,还是解释道:“此乃八佾舞,是沿用周天子祭祀时的舞蹈,是本朝最尊贵的舞蹈,只能是天子祭祀时才可使用,否则便是大逆。”
杜吴这才明白过来,心想这可是难得一见的际遇,千万不能错过,便抛下杂念,兴致勃勃地盯着场上看起来。
八佾舞表演了很长一段时间,这种脱胎于祭祀的舞蹈本身就比较乏味,杜吴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,便四处打量起来。正好看见一驾六马的重翟远远地停在明堂之外,杜吴知道,这是王嬿的马车。天子驾六,诸侯驾五,卿驾四,大夫三,士二,庶人一,这是《周礼》明文记载的。六马的重翟,只有王嬿这个皇后才能当得起。杜吴更知道,王嬿是来看他的。
昨晚的事,除了让众人措手不及之外,对王嬿的打击更大。平帝死了,她从一个皇后变成了太后。如果那个两岁的孩子真的被立为太子的话,她的余生,只能在这深宫大院里度过了。想到这里,她悄悄地命人驾车,来到明堂外,只为了能远远看一眼那个让她朝思暮想了快两年的人。
八佾舞结束了,祫祭大典也快到了尾声。由于此次祫祭大典是一次盛典,所以陪同参加祫祭大典的,有二十八位诸侯王,一百二十位列侯,宗室子孙九百余人,将整个明堂围的是水泄不通。众人都知道此次大典结束后,会有升官封爵,所有人都在静静地等待着大司徒孔光。
终于,万众瞩目下孔光登场了。
他先是讲了一堆客套话,然后拿出一份帛书,郑重地清了清嗓子,开始念道:“加封严乡侯刘信为列侯,授金印紫绶,封地东平国,封刘潇为列侯,授金印紫绶,封地淮南国,封……”
杜吴撇了撇嘴,当初高祖刘邦生了那么多儿子,以至于到如今称王的诸侯都有二十八位,而整个大汉都没有二十八个州。现如今,王莽为了拉拢刘氏宗族的支持,再次大肆封侯,所封的列侯为王以下最高的爵位,地位仅次于三公,已经封无可封了,真是狗尾续貂啊。
正腹诽着,听到孔光又念道:“封太中大夫刘歆为列侯,封儒生陈崇为列侯,”他顿了顿,又提高了声调:“封宰衡、安汉公、大司马王莽为楚王,加九锡,四辅三公凭传通报!”
刚才还在为自己被封侯而志得意满的刘信等人,此时却难受得紧了。承认王莽的楚王之位吧,这是外姓人骑到自己头上拉屎撒尿。不承认吧,刚刚才被封了列侯,难道不该投桃报李吗?傻子都知道如今的朝堂是王莽说了算,但是公然反对那不就等于被列入暗杀的黑名单了吗,前段时间才死去的申屠刚就是赤裸裸的明证啊!
大家正不知所措之时,主祭人匡咸突然站出来大声说道:“臣有异议!众位同僚,高祖皇帝曾有明言在先,非刘氏而王者,天下可共击之!如今祫祭大典上刘氏子孙尚且仅得侯爵,安汉公何德何能可窃据王位!”
这话说得重了,确实是重了,不光称呼改成了安汉公,更是在全部王侯公卿面前用了个“窃”字,不可谓用意不深。老司徒孔光还未开口反驳,王莽却笑呵呵地走了过来,伸手拍了一下匡咸的肩膀:“匡太常言之有理。高祖皇帝明令不可不尊,且大汉建国两百余年,除高祖朝外,未有一位非刘姓称王者,老夫感念匡太常提醒,自此以后,再也不用提封王之事了。”
明堂内外顿时欢声一片,这个消息传到外面时,甚至还有儒生当场为王莽作了赋,以歌颂他的高尚品德。杜吴抬头看了看天,他知道,那一天终于快来了。
乱哄哄的祫祭大典终于结束了。杜吴夹在乱哄哄的人群中向外走去,远远地还看见匡咸正在与王舜争吵,只是现场太乱,根本听不到他们在吵什么。
走出明堂的时候,杜吴特意朝那个方向看了一眼,那辆六驾的马车已经不见了。杜吴揉着自己发酸的膝盖,上了自己的马车。这两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,他要好好梳理一下,另外,平帝大丧的日子也会马上定下来,他已经被确定为司徒长史了,另外还加封了镇北将军,领金吾卫,以后的日子只会更加忙碌起来。不过当下之急,还是要抓紧前往清风楼,迅速撒出人手寻找那个兔贩子的踪迹。总是被人惦记着,始终不是件好事情。 
皇帝的葬礼举办得极为隆重。王莽召集孔光刘歆等一帮大儒,为年轻的皇帝上尊号。众人商议了半天,决定将庙号定为元宗,奏尊孝平。于是敛孝平,加元服,葬康陵。王莽又令天下吏凡六百石以上者皆服丧三年,以示哀痛。随即大赦天下。
王莽最终还是辞去了楚王的称号,但是仍旧搬进了楚王府,大司马府便空了下来。王莽已经离开,杜吴便以名不正言不顺之由离开了大司马府,带着琵琶和小茶在清风楼附近买了一个宅院,他好歹也已经秩比千石,是大汉货真价实的高官了,只是自己这个高官买宅子的钱还是王莽赞助的。
太皇太后王政君很是信守承诺,赏了湛卢信石十万贯钱,又封他为县侯,好巧不巧地将他封在了泰山郡的桃乡县,只是此时的杜吴并不知晓,两人相见已经是多年之后了。
孝平皇后王嬿被封为黄皇室主,自此养在深宫,几乎与世隔绝。
王莽终究还是立了汉宣帝两岁的的玄孙做了皇太子,自此开始独揽朝政,几乎成了皇帝。所有的臣子包括三公见了他都要请安,奏事必须以“敢言之”开头。楚王府修葺之后,将原来的黑漆大门改成了朱红大门,房檐也超出了大门外的台阶。王舜又奏请太皇太后,给王莽配置了特设的宗官、祝官、卜官、史官和家令、家丞各一人,由朝廷供给俸禄,辅佐王莽处理公务和家政。并将王莽原先私下豢养的三百名虎贲卫士放到明面上,为楚王府把守门户。自此,大汉天下,已经由王莽一人说了算了。
本卷终。
请看第三卷《群盗蜂起》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