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精美文学 > 长安浮云卷 > 第四十二章 农夫犹饿死
 
  霍清默默听着他俩的对话,也似乎清楚了他们去扬州的目的,心底里慢慢盘算着。她若是回长安,八成回去不久就会被父亲寻一户人家嫁了,在她父亲认为,这事情不可能再拖了。便说:“我若是随你们一道,可行?”

  沈思和高承禹同时愕然,异口同声说到:“不行。”

  高承禹道:“此去扬州,路途遥远,况且,我们有事要办,一去还不知何时能归。”

  沈思也说到:“你父亲这一年一直在想着你的亲事,怕是也不能在外耽搁,他不会同意的。”

  霍清打断他们额话:“就是这样,我就更不能回去了。稀里糊涂地就嫁人,我可不愿意。”

  沈思笑:“还是小孩子心性,迟早要嫁人的,回去看看再说,若是遇上中意的呢?”

  霍清叹了口气,不再言语。

  高承禹不禁奇怪问:“前些日子你还问我何时能回长安,怎的突然就变了?”

  霍清说:“你们不也不想回去,都说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若不是亲眼见,岂不可惜。”

  高承禹摇头说:“你就想着玩,之前说蜀地好,现在又觉得江南好。”

  霍清反驳到:“少将军可是错了,你们此去江南,即便是所图正事,不也得打着观景游玩的幌子么,多我一个有什么要紧。”

  霍清想到安和长公主就在镇海节度使处,他们若是想掌握镇海的消息,定然绕不过安和长公主,但这话,她在犹豫要怎么说。

  沈思也想到了这一层,并未说话。

  高承禹懒得与她多说,只是说:“带着你不方便。”

  霍清立即说:“我不妨碍少将军寻花问柳,不该问的绝不打听。”

  “你.......”高承禹一时语塞。

  霍清这句话把沈思逗笑了,他看了一眼高承禹有些尴尬的神色说:“其实我觉得也不是不可以。”

  霍清一听这句话,犹如逮着了救星,立即说:“是吧是吧,我或许还能帮忙呢?”

  高承禹不懈地说:“你能帮上什么忙?”

  霍清一脸认真地说:“我就问你,你要怎么与安和长公主联络,如果是我,会不会更方便一些?”

  高承禹没想到霍清这么快便从他们的对话中反应出关联的人,已想通他们去镇海的关键,瞥了她一眼,没说话。

  霍清说:“少将军,我是认真的,老师写的文章我都看过,我知道你们要做什么。”

  沈思此时端起桌上的茶说:“既然如此,便只好回长安再和霍参军告罪了。”

  高承禹还想反驳,但也找不出什么理由,凭心论,霍清说的是事实,他此前也一直在琢磨要怎么与安和联络最安全。

  接下来在蜀地的日子里,沈思因为选择了接受密令要去江南,未得到新的任命,仍旧协助高崇文处理一些蜀地的事务,每天忙得不可开交,也顾不得霍清。霍清更是闲来无事,无非是自己看看书,偶尔去集市转转,要么就是给沈思打打下手,顺便对去江南做做功课。她终于理解为何高节帅不愿留在蜀地,光是每天那些文书,都看得人脑袋疼,还有纠纷、诉状、税收、户籍等等各项繁琐事务。

  霍清左手端着一杯茶,右手握着一卷案宗,脸上表情异常精彩。

  沈思一抬头正瞥见她那奇特的表情,问:“你看的什么?”

  霍清抬头,对沈思说:“这个案子太有意思了。”

  沈思问:“什么事情?”

  霍清合上卷宗,眉飞色舞地讲述着:“有一户姓贺的人家,六年前因为交不起税,将女儿卖了充税,这里正和保长合伙将女子卖给了青楼,去年这女子认识了润州刘司马,便讲述了自己的遭遇,刘司马便答应帮这女子,查了过往的卷宗,以侵吞税款将里正和保长治了罪。”

  沈思问:“侵吞税款?”

  霍清点头:“这里正将卖了人家女儿的钱并未当作贺家的税钱充作税款,而是自己私吞了。事而且不止这个贺家,还有六户人家也是同样的情况。”

  沈思问:“什么税?”

  霍清翻了下卷宗说:“叫做马草税,这名字好奇怪。”

  沈思点了点头,大致明白了,说:“这个税不是朝廷定的税种,想必是当地自己增加的,听这名字,应该和军备有关,前方增加军备,银钱吃紧,只能通过税收的渠道。已经有的税种牵扯各方利益,不能轻易改变用途,只能靠增加新的税种。”

  这些霍清从前从来没听说过,便问:“那岂不是可以随意征税?已经到了卖女儿的地步,都没有人管吗?”

  这个问题沈思也回答不了,他说:“我前阵子理了理西川各州的税种,有几项是可以取消的,这个马草税便是其中之一。”

  霍清说:“若是每任父母官都如老师这般多好,这些人原本可以有另外的生活。这卷宗最后写,后来允准这几个姑娘回家,但只有一个人回了家,其余的人依旧选择留在原本的地方。”

  沈思听到这,也不由得叹了口气。

  “唉,这里正虽处置了,但这些人家终究是没办法回到从前,普通百姓就是如此,渺小如蝼蚁,只能默默承受。”霍清也感慨起来,她在想,她们为何不愿回家,是对家里当初卖了她耿耿于怀?还是觉得自己如今的状况已是没有了去处,都有吧。连蜀中这富饶之地都有许多这类事情,那其他地方更不用想了。正是应了那句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”。

  霍清趴在胳膊上,看了沈思半晌,问:“老师,你真不考虑任润州长史吗?若是你做了父母官,一定能解百姓的苦。”

  沈思没想到霍清会问这么认真的问题,他搁下笔说:“接任西川节度使的人是武元衡,有他在,蜀地政通人和,百废待兴,多我一个不多,少我一个不少。但你可知,现在朝中对于陛下平定藩镇,并没有多少人支持。大唐近几十年的几次兵乱,你可知什么根源?”

  霍清认真地答:“藩镇势力过盛。”

  沈思点头说:“这便是朝廷最大的隐患,若是藩镇不平,天下还会陷入无休止的纷争中,或许长安也会再次遭遇兵乱和屠戮,百姓如何安定?”

  霍清长叹了一口气,对于朝中官员对平藩的态度,她跟了沈思和高承禹这么久,也都略知一二,他俩的态度已经不用多说。西川平定后,朝中的态度有了细微的变化,如果再坚持下去,或许真能彻底解决沈思所说的隐患,有如他们一般坚持的人,就总有希望。

  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